放电等离子烧结 是一种先进的粉末快速固结技术。它通过将脉冲直流电直接通过石墨模具和粉末颗粒,实现内部加热和烧结。与传统热压(HP)或热等静压(HIP)相比,SPS具有以下独特之处:
快速升温和冷却:加热速率可达几百摄氏度每分钟,能极大缩短工艺周期。
放电效应:在粉末颗粒之间产生的瞬时脉冲放电,可以活化颗粒表面,清除氧化物污染,促进物质迁移和扩散。
压力辅助:在整个烧结过程中施加轴向压力,有助于粉末致密化。
这些特点使得SPS非常适合制备细晶、高性能的金属材料,包括对氧化敏感且难以烧结的镁合金。
粉末选择:使用气雾化法制备的AZ91D预合金粉末。气雾化粉末通常为球形,流动性好,氧含量相对较低,且成分均匀。
成分:Mg-9Al-1Zn(主要合金元素),以及微量的Mn、Si、Cu、Fe、Ni等。
粉末预处理:
筛分:选择合适粒径范围的粉末(例如 20-100 µm),以确保均匀的填充和烧结。
干燥:在真空或惰性气氛(如氩气)中低温干燥,去除吸附的水分,这对防止镁粉氧化和氢化至关重要。
模具系统:通常使用高强石墨模具和冲头。在粉末与模具内壁之间放置石墨纸,以防止粘连并便于脱模。
装粉:将称量好的AZ91D粉末装入石墨模具中,轻微振动以保证粉末均匀填充。
系统组装:将组装好的模具放入SPS炉腔内。
这是整个工艺的核心,通常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。
抽真空与预加压:先将炉腔抽至中高真空(例如 10 Pa 以下),然后施加一个较小的初始压力(如 5-10 MPa),使粉末初步固定。
烧结循环:
加热阶段:以ji高的加热速率(如 100 °C/min 或更高)升至烧结温度。
烧结温度:对于AZ91D,烧结温度通常在其固相线温度(约468°C)以下进行,一般在 400°C - 450°C 之间。温度过高会导致低熔点共晶相(β-Mg₁₇Al₁₂)熔化,发生“过烧",损害性能。
烧结压力:压力范围通常在 30 - 50 MPa。压力有助于塑性变形、破碎颗粒表面的氧化膜,并促进致密化。
保温时间:由于SPS的快速烧结特性,保温时间通常很短,几分钟到十几分钟。长时间保温会导致晶粒粗化。
冷却与卸压:保温结束后,停止加热,在压力下或卸压后随炉冷却至室温。
脱模:从SPS设备中取出模具,利用脱模机将烧结好的样品顶出。
机加工:使用车床或线切割去除样品表面附着的石墨纸和可能存在的污染层。
热处理(可选):根据性能要求,可对SPS制备的AZ91D进行T4(固溶处理)或T6(固溶+时效处理)以调控β-Mg₁₇Al₁₂相的形态和分布,从而优化力学性能。
细化晶粒:快速的烧结过程有效抑制了晶粒长大,能够获得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,这是实现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关键。
高致密度:放电、压力和快速烧结的协同作用,使得样品可以达到接近理论密度(>99%),减少孔隙等缺陷。
抑制氧化:快速的烧结周期和真空/惰性气氛环境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镁合金粉末的氧化。
保留非平衡相:快速冷却可能保留高温下的过饱和固溶体或其他非平衡相,为后续热处理提供独特的初始状态。
氧化问题:镁粉极其活泼,任何工艺环节的暴露都可能引入氧化物,成为裂纹源,恶化性能。必须严格控制气氛。
烧结窗口窄:烧结温度必须低于AZ91D的固相线,但又需要足够高以实现致密化。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高。
石墨污染:石墨模具可能在高温下与镁发生轻微反应或在样品表面留下碳污染,需要后续机加工去除。
参数优化:烧结温度、压力、保温时间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,需要通过系统实验进行优化,以平衡密度、晶粒尺寸和相组成。
微观结构:SPS制备的AZ91D通常由细小的α-Mg晶粒和弥散分布在晶界处的β-Mg₁₇Al₁₂相组成。由于快速凝固,β相的尺寸和分布比传统铸造材料更细小、更均匀。
力学性能:
强度:由于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,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通常显著高于传统铸造(如压铸)的AZ91D。
塑性:细小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也有助于改善合金的延展性。
耐腐蚀性:致密的组织和减少的孔隙、夹杂物有利于提高耐腐蚀性能。但晶界处连续分布的β相可能会形成电偶腐蚀,需要通过热处理来优化相的分布。
放电等离子烧结(SPS)为制备高性能的AZ91D镁合金提供了一条ji具潜力的技术路径。它能够克服传统铸造方法带来的晶粒粗大、偏析和孔隙等缺陷,获得细晶、致密、高性能的近净成形制品。尽管在工艺控制和成本方面存在挑战,但在航空航天、生物医学和3C产品等领域对轻量化、高强度镁合金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,SPS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、开发新型复合/梯度材料以及深入理解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冶金行为上。
扫码加微信